「所謂心這樣的空間
如果不好好整理整頓,
就會越來越污濁呢!
如果是這樣,恐怕會變成很嚴重的事情呢!
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 木村拓哉 開放區」


這兩天在整理房間,不是擦擦桌子吸吸地的那一種,而是徹底,搬開些什麼丟掉些什麼的整理。

老實說兩天下來我只整理好一個桌面,加上一個衣櫃然後換季。進度慢得可以!每次只要想到要大整理,就很傷腦筋,因為進度往往緩慢到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回到正常的生活,所以每每一半就做罷。上禮拜某一天環顧自己的房間時,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房間會一年比一年凌亂的原因:日常所需的東西,都好好的放在收藏空間之外(包括檯面上,桌子底下等等地方),而真正設計來收藏東西的地方,卻裝著彷彿很重要卻不知到裝了什麼的東西。簡言之,這房間的有效利用率,快要接近零了!

前幾天看到有雜誌上寫著,房間收納的小秘方,包括丟掉三個月沒有用過的東西;捐出超過兩年沒有穿過的衣服或沒有讀過的書;找一個固定的地方收納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小東西,然後定期清理。生命中總有很多次整理,每次都有一些東西因為某種重要性而被留下,而其他的則被丟棄。就像玩具總動員裡面,小朋友要搬家前玩具們的恐慌一樣。但到底,自己是用什麼樣的條件,在篩選什麼東西該留下,而什麼東西該丟棄的呢?每次整理房間,都彷彿是跟上次整理房間的自己對話一般:啊~~上次留下這個是以為還會穿到,但事實上果然不會,可以丟了吧?...之類的對話,好像一直在耳邊進行著。像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就會發現自己對於信件的保存,越來越沒有堅持了。大學的時候整理到小學時上課傳的紙條,還很開心的研讀了一遍,明明已經不記得簽名的同學姓名長相,還是很珍惜的把所有的紙條收起來貼上標籤。這一次,就直接被我丟到資源回收桶了。原因很簡單,想不起名字的人傳來的紙條,到底能夠在觸動那些回憶呢?我的判定是零。

人的回憶,是不是也是這樣呢?在一定的腦容量裡,我們從小到大塞滿了不願意遺忘的,一個個小小的片段;用模糊的字跡泛黃的紙片,一張張零散地收在盒子裡。然後有一天,盒子滿了,可是主人不願意整理,不希望輕易丟棄曾經活過的證據,即使那些過往只剩下模糊晃動的身影,還有刺耳的訊號聲,還是不甘心丟棄。所以新來的記憶的片段,只好委屈的呆在其他不屬於它們的空間裡,從簇新到泛黃,幻想也許有一天,儲存盒裡的位子終於留給它們。

J.K.羅琳忘記告訴我們,儲思盆有沒有滿了的時候,一個人,最多可以擁有幾個儲思盆?

捐出很久不穿的衣服,打包過季的雜誌,丟掉佔據抽屜的,不同時期的信件跟紙條。每一樣事物,都像是一個舊硬碟裡的檔案,打的開的,看保存狀況如何,決定怎麼收藏;打不開的,只好丟進資源回收筒。有時候會很驚訝的發現,原來某件遺忘很久的事物,是被一個毫不相干的key object打開的,人的記憶的組成,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。就像我的記憶,大多是以畫面的方式存在的。這句話被記憶的瞬間,所有人的相關位置,哪一年教室,那天的陽光和風的角度,就像一張泛黃的黑白照,存在腦袋的相簿裡。但也有些人,是用文字或是對話在記憶的,總之每個人儲存回憶的方式都不一樣,這一點一直讓我很感興趣。

房間其實還是很亂,不過心情輕鬆很多。好像有力氣,繼續面對下禮拜的工作了呢,可以從過去的自己身上得到一些勇氣,確認一路走來的點滴,還可以達到清理房間的效果,一舉數得不是?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de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